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重庆高楼公交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重庆高楼公交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有着4栋高层建筑,其中主楼的高度为470m,其余的副塔高度分别是350m、300m以及250m,总体投资加起来有200亿人民币,这一建筑设占地2.91万㎡,其中建筑本身的总面积是71万㎡,预计这一工程会在2025年完成。
工贸大厦 103米 位于南岸区,建成于1988年,共22层。是重庆首栋高度超过100米的高楼。未来国际中心,236米,重庆江北区观音桥的地标性建筑,建成于2007年,曾是观音桥步行街最高的建筑。
重庆喜来登国际中心 218米 位于南岸区南滨路,为双子塔楼的设计,两者由一条空中走廊连接,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。具体的就不一一例表了,截止2022年,重庆100米以上高楼至少2000以上了,目前排名中国第一。
1、地质有一方面的原因,地形因素也占了很大的比重。山地地形,开发一块建筑用地的成本是要比平原地区来的高很多的,用增加楼层来摊分土地使用成本是最简单、最实用的做法。
2、地理原因,重庆地质条件,相对而言是比较适合修高楼的。
四川多地震,从地震台发布的汛息来看,四川宜宾一带经常发生2~3级轻微地震,2018年汶川还发生过一次8.0级大地震。虽然重庆属于四川盆地,但重庆地震可不是很多,我们看下图:
上图中小圆圈代表发生过一次5级以上地震,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庆地震不多,只是零散地分布着一些,辖区内最大一次地震,发生在清朝年间(1854年12月24日)南川区5.80级,其它8次都是5级左右,当然也会经常发生2~3级小地震。
从重庆断裂带分布来看,上图紫色线条为10万年前早中更新世的断裂带,受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,青藏高原隆起挤压四川盆地,形成了东北—西南方向的一系列断裂带,这些断裂带目前还不是很活跃,从历史上统计来看,并没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。
四川盆地位于杨子板块上,具有克拉通构造,岩石圈非常坚硬,刚性非常强,盆地中心断裂带很少,地震也不多,只是在盆地的西边缘处地震带较为活跃,还有大地震的发生,而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处,断裂带活动性较差,地震发生的次数也很少。
城市的发展与地震息息相关,可以说很多城市就建在地震带上,进一步地讲地震带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,断层多,地下水容易出露,易于可取;地层下陷被河流冲积,形成地势平坦的盆地或平原,这些都是人类活动聚集的场所,最容易形成大城市。
对于重庆上千万人口的城市,所处的地质构造还是非常稳定,所建的高架桥都有很高的立柱,表面上来看,高高地悬在空中,感觉很可怕,但抗震性能远远高于我们的高楼大厦,支撑的重量也低于高层住宅,抗5~6级地震还是很有信心,有把握。
▲唐山大地震中的滦河桥
上图是7月28日晚唐山大震的余震7.3级,震中位于滦州市,这座大桥建于60年代,从桥的立柱来看,几乎没有倾斜,只是桥面出现的坍塌。时光荏苒,40多的已过去,我们现在的造桥技术和能力远非过去能及,虎门大桥在风中抖了起来,也没有出现倾斜,抗震能力已经是非常强了。
从长期来看,人类从来没有惧怕过地震,即使发生过大地震的城市,一座座高架桥在空中飞舞,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,人类发展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息过,也正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雄伟气魄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。
首先需要确定是几级地震,说句得罪人的经典大实话,“小震不用跑,大震跑不了”,这句话虽然很残酷,但仔细想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如此,不过重庆并不处在明显的地震带上。
重庆地铁和单轨有很多高立柱不***,但从建设抗震理论上与高楼大厦没有什么本质区别,尤其是衡量抗震等级,6级以下地震基本不会形成破坏,所以此问题的重点是重庆发生地震的概率。虽然重庆与四川交界,但重庆位于盆地东部,距离地震高发区域比较远,发生地震的概率着实比较小,近三十年来最大地震是5.4级。
之所以隔壁四川发生地震,主要是青藏高原向东压迫盆地,受盆地阻挡板块需要释放能量,体现到地表就是地震,但四川地震主要发生在西部高原盆和地结合地带,很少波及到盆地中心,东部更是少之又少,重庆自身所处板块相对比较稳定,大可放心。
另外,每个城市的地铁都有防震应急系统,一旦发生地震地铁会自动停止运行,虽然重庆山城地铁确实与众不同,地上立柱部分比较多,但低矮立柱抗住地震问题不大,而刚好运行到最高立柱桥之上的概率非常之低。
欢迎点击关注,留言一起探讨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高楼公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重庆高楼公交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tolarniaszczecin.com/post/1099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