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京报讯(记者 游天燚 实习生 万笑天)今日(2月25日)上午,新京报以《茅台镇洞藏酒:散酒灌制的“三无”网红》为题,报道了近段时间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“网红”产品——茅台镇洞藏酒的造假内幕。今日下午,涉事短视频平台抖音上,已搜索不到“洞藏酒”的相关信息。
在此前的调查报道中,短视频平台上一条关于“茅台镇洞藏酒”的销售广告有较高的关注度。该视频曾获得了3.3万次点赞,1728次转发。今日下午,在抖音上以“洞藏酒”、“茅台镇洞藏酒”、“茅台镇洞藏老酒”等关键词搜索,已无相关内容。随后新京报记者再次输入多个曾销售洞藏酒的抖音账号后显示,“搜索结果为空,没有搜索到相关内容。”
此前电视台深夜播出的长篇广告,也经常有类似这样的几个要素,可以归纳为:迎合心理、权威效应、规则认可、成功案例等。例如郭德纲早年代言的“藏秘排油”,被央视曝光涉嫌虚假宣传,正是利用了名人的权威效应;再如有些广告搬出收藏证书、鉴定证书等则是暗示已经被第三方机构做了“规则认可”。“迎合心理”“成功案例”的样本更是信手拈来,送保健品就是送孝顺、用了就美白等等数不胜数。
“要判断一个说法是真是假,一是要有确凿的证据。”田向阳曾出版专著《健康传播学》,他强调,搬出“剑桥大学教授”也不能等同于科学,真正的科学验证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设计,如对暴露于某危险因素人群的长期队列观察、随机分配受试对象、采用盲法以排除实验人员和受试者的主观影响等,严格控制其他影响因素,做到实验结果准确可靠。
作为公众健康传播领域顶尖专家之一的田向阳解释,一种是回顾性的,如在社区人群中找出一定数量的人,测量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患病情况,回顾他们过去10年甚至20年中吃早餐的情况,比较经常吃早餐、偶尔吃早餐和不吃早餐的人之间健康状况的区别,从而建立“吃早餐”这个暴露因素与“健康状况”之间的关联性,提出因果推断的假设。
报道称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首季在2012年播出,它是中国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。用时任总导演陈晓卿的话说,该片的目标是“以美食作为窗口,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,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”。
第一季播出后反响极佳,吃货们纷纷表示“深夜舔屏”,更有海外学子称自己看后“归心似箭”,迫不及待回国品尝家乡美食。2014年《舌尖2》播出,虽然热度有所减弱,但仍然获得不错的口碑。舌尖系列,已然成为中华美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。
然而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第三季一播出,很多人都傻了眼:章丘铁锅、中药口红、武术传承、宴席规矩……俨然一个“大国工匠+中医养生+国学传统”的杂烩,唯独美食的比重减少了。